新疆和田玉以其光洁温润、坚韧致密而驰名中外。众所周知,在世界软玉矿床中,绝大多数是产于超基性岩接触交代带的“绿色玉”,像和田玉这样独特成因的以“羊脂王”为优秀代表的软玉,只在少数国家的个别地区偶尔发现,而且规模较小,无论质与量皆与和田玉相差甚远。因此,研究和田玉的地质学特征和宝石学特征,是很有意义的。
和田玉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研究其结构构造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它是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是自然物理化学反应的结果和自然环境变迁的历史记录,反映出它是地壳各个部位旧平衡不断被突破、新平衡不断建立发展的结果,是原岩经变质作用后显示不同变质强度的直接依据,是新的条件下原岩成分重组合、重结晶的结果。
研究和田玉的结构首先应着眼于形态描述,准确地确定其形态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物化实验数据,探讨其成因与形成历史,解释其形成与演化。笔者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田玉的结构特点,切磨了近30块薄片进行观察,总结其显微结构特征,研究其变质作用规律。
和田玉主要由透闪石矿物组成,其中羊脂白玉,质地细腻温润,更为高大和田玉收藏者青睐,被视为玉中极品。和田玉基本上是由透闪石的微晶、隐晶质集合体构成的,依据矿物组分及其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显微纤维状透闪石、片晶透闪石和杂质矿物3个部分。显微纤维状透闪石部分占组成的占绝大多数,一般含量为80%~90%或更高。含量愈高,表现在标本上为结构愈致密均一。显微纤维状透闪石依据其形态和大小,又可分为隐晶质部分、无定向毡状显微纤维鳞片、近平行的纤维束以及放射状(帚状)纤维团等。
1.隐晶质部分:
在显微镜下无法分清透闪石的颗粒大小和形态,以基质形式存在,聚偏光现象明显,干涉色较低,交织成毡状、团块状。
2.无定向毡状显微纤维鳞片:
由不定向透闪石显微纤维杂乱交织成的集合体,大小在显微镜下不可测,但形态可以依据消光现象大致分清。
3.近平行的纤维束:
透闪石纤维沿长轴近似地平行排列,消光方向平行于纤维延长方向。
4.放射状(帚状)纤维团:
团簇状纤维透闪石呈放射状分布,具微弱的波状消光现象。
我们一般将和田玉原料分为山料、山流水料、仔料三种类型。
山料:指从白玉原生矿脉中开采出来的玉料。一般棱角分明、裂纹较多、质地较差。因为没有经过风化作用,因而不带皮。
山流水料:原生矿脉出露地表后经受一定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而自然崩落,后经冰川、季节性洪水等搬运一定距离,有一定的分选但不彻底。山流水料不像山料那样棱角分明,有一定的磨圆度,裂纹较少,质地一般比山料好。
仔料:原生矿脉中的玉料经河流长距离搬运、分选,质地相对疏松、多裂的部分被逐渐磨去,变为磨圆度好、裂少的小块玉料,这种料称为仔料。仔料大多有褐黄、褐红或黑色外皮。和田玉内部纹理所特有的显微结构宏观表现为特殊的内部纹理,具有鉴别意义。用强光电筒从侧面照射,肉眼即可发现内部纹理的存在。
均匀分布的云絮状纹理类似天空中的白云,呈细密的絮状均匀分布。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优质仔料中。
不均匀分布的云絮状内部纹理虽呈云絮状,但分布不均匀。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一般仔料中
具乳质感的半透明状在侧光照射下,呈混浊的半透明状,类似于稀释的牛奶(图3),有时可有透明度相对较差的细小团块。这种现象在新疆产山料中常见。
粒状镶嵌结构透明度各异的不规则粒状彼此镶嵌分布(图4)。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俄罗斯产白玉中。
定向分布的不规则条带在具乳质感的半透明基底中有不规则条带定向分布(图5)。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新疆于田矿区产的山料中。
“糖粒状结构”侧光照明下,类似于聚集在一起的许多糖粒,“糖粒”内部比较透明,“糖粒”间为不透明的絮状物充填(图6)。这种现象常见于青海产白玉中。
一块质地优良的和田玉必须具备脂份、密度、瑕疵、形状、个头等综合条件。和田玉与围岩的距离以及杂质的多少,还有所含的杂质成分决定了玉质的优劣,和玉质内部的成色以及色泽的深浅。比如,闪长岩容易形成青玉,而白玉往往在青白玉过度层的后边。搞懂这些问题对我们鉴赏新玉,鉴定古玉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内部杂质致使玉质产生了不同的色泽,某些杂质形成玉质内部的变化形成豆花与饭糁,致使玉质疏松给附着物沁入创造了条件。有些杂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沁色。我们在鉴定古玉时看到断沁就认为是不对的,根据我的看法,那是错误的!必须会看其沁色是由里向往过渡的玉质杂质沁变,还是附着物由外向里的沁变。前者是沁在下工在上,后者是工在下,沁在上。
由于新疆和田玉的特殊结构,致使它虽然具有一定的走向,但其表现形式是不强烈的,这种应力的变化和裂变类似混凝土承载过重时形成的裂变和延伸有着很多相仿之处。这种表现为鱼鳞状的绺裂及延伸就是玉质韧性的表现。故,大多数的和田玉籽料表面绺裂都呈半圆弧度,优质山料亦如此。和田玉矿靠近侵入一侧岩石的一般是青玉,随着氧化亚铁的逐步递减依次为青白玉、白玉。一般高品质的白玉会离围岩一定的距离,质地紧密呈微晶或隐晶质。而无定向毡状纤维(交织纤维结构)鳞片在演变过程中的表象会在古玉的皮壳上有所反映。
那么和田玉所含杂质有多少种类呢?它们又会促使和田玉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在下面做了一个表图,仅供大家参考:
1.铬尖晶石
与橄榄石共生,晶体呈细小的八面体,通常呈粒状和致密块状集合体,颜色黑色,条痕褐色,半金属光泽,硬度5.5,比重4.2-4.8,具弱磁性。
形成新玉、古玉中的黑斑点
2.透辉石
柱状、针状晶体,白色、灰色、灰绿浅绿至绿,硬度5.5~6。相对密度3.22~3.56。致密、强化玉质的吸水率和抗弯强度。
在古玉中是透闪石矿物失去水分所变成的产物
3.绿帘石
晶体呈柱状,柱面有条纹,集合体常呈粒状。颜色呈各种不同色调的草绿色,随铁含量的增加颜色变深,玻璃光泽,地面解理完全。莫氏硬度6——6.5,比重3.38—3.49,随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新玉中的碧玉
4.斜黝帘石
斜方晶系、单斜晶系,肉眼下鉴定特征:呈浅灰色或灰绿色,其他特征与绿帘石相近。硬度:摩氏硬度6~7,密度相对:3.35
可能致使玉质闪灰或闪青
5.镁橄榄石
颜色较浅,甚至可为无色或白色,淡黄色、淡绿色,随成分中Fe2+含量的增高颜色加深而成深黄色至墨绿色或者黑色,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解理{}中等;常见贝壳状断口。硬度6.5——7。先对密度随Fe2+含量的增加而增高(3.27——4.37)。晶体呈柱状或厚板状。但完好晶形者少见,一般呈不规则他形晶粒状集合体。
具有耐高温,抗浸蚀,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这为和田玉玉质的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6.磁铁矿
晶体呈八面体、十二面体。晶面有条纹。多为粒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或具暗蓝靛色。条痕黑,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不平坦。硬度5.5~6.5,密度5.16~5.18g/cm3。,比重4.8-5.3,具强磁性。性脆。无臭,无味。
中医认为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并有抵抗风化的能力,氧化后变为赤铁矿或褐铁矿。次生形成褐色铁沁。
7.褐铁矿
以含水氧化铁为主要成分,褐色的天然多矿物混合物。但它的含铁量并不高,是次要的铁矿石。褐铁矿呈多种色调的褐色,一般为钟乳状、葡萄状、致密的或疏松的块状甚至土状,也有像黄铁矿那样的晶体形状(称为假象)。
形成褐色铁沁
8.磷灰石
磷酸盐矿物的总称,呈浅绿、黄绿、褐红等色,玻璃光泽。具不完全解理,断口不平坦。摩斯硬度5,比重3.18~3.21。
9.针镍矿
镍的硫化物矿物,它呈浅黄色针状晶体,甚至像毛发一样。它产在碳酸盐矿中,也可以由其他镍矿物变成火山物质升华而成。硬度;3—3.5,比重;5.2—5.6g/cm,颜色;浅黄色,有时成金色。
10.白云石
主要是由碳酸钙与碳酸镁所组成的矿物的比例大致为1:1),具有完整的解理以及菱面结晶。颜色多为白色、灰色、肉色、无色、绿色、棕色、黑色、暗粉红色等,透明到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硬度3.5-4,比重2.85-2.9/cm。
玉质石化过程中释放的Ni、Cr、Co、V等铁族金属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11.石英
外观常呈白色、乳白色、灰白半透明状态,莫氏硬度为7,断面具有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比重因晶形而异,变动于2.22—2.65cm之间。跟普通砂子、水晶是“同出娘胎”的一种物质。当二氧化硅结晶完美时就是水晶;二氧化硅胶化脱水后就是玛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胶体凝固后就成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几微米时,就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致使玉质增加抗磨性和硬度,增加脂份光泽。
12.石墨
碳质元素结晶矿物,它的结晶格架为六边形层状结构。属六方晶系,具完整的层状解理。解理面以分子键为主,对分子吸引力较弱,故其天然可浮性很好。
形成墨玉,增加玉质温润,脂份
13.独居石
属单斜晶系,单晶体呈板状或似楔形,或各向等长状。浅黄色至浅红褐色。强玻璃光泽或松脂光泽至蜡状光泽,微透明至透明。硬度5-5.5密度,4.9-5.5克/厘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