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发明元素周期表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称职的皇帝,更一个称职的长辈,称职到连他第二十一代子孙的名字都预先取好了。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发明了一套五行相生的起名规范,皇室后人名字第二个字是太祖皇帝钦定的辈分,一直到第二十代。第三个字里则要有一个五行偏旁的字,按照木、火、土、金、水依次代传。

太祖皇帝创造的起名方法,五行相生、传承有序,希望朱家江山千秋万代地传下去,而且这种排列方式整齐好记。然而,朱元璋低估了自己后代的生育能力,前几代如朱棣、朱标、朱允炆、朱高熾等他们起名字还比较容易,基本上常用字就能解决。可过了几代,朱家后代人口呈爆炸式增长,起名字就成了大难题,按照太祖皇帝的祖训得有个五行偏旁的字,还不好跟自己的五代以前的祖宗重字儿。于是,各种金木水火土偏旁的生僻字都被朱家后人们翻出来给子孙起名字。再到后来,一些前所未见的臆造字也被发明出来。

清末科学家徐寿,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少年时期有徐寿,学过经史、研究过诸子百家,常常表达出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因而受到许多人的称赞。然而,他参加取得秀才资格的童生考试时,却没有成功。经过反思,他感到学习八股文实在没有什么用处,毅然放弃了通过科举做官的打算。此后,他开始涉猎天文、历法、算学等书籍,学习一些科学技术为国为民效劳。

后来,他从事近代造船业、钻研器械、翻译工作。年,徐寿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专门设立了翻译馆,除了招聘包括傅兰雅、伟烈亚力等几个西方学者外,还召集了华蘅芳、季凤苍、王德钧、赵元益及儿子徐建寅等略懂西学的人才。徐寿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从事翻译工作17年,专门翻译西方化学、蒸汽机方面的书籍。他与英国人傅兰雅合作,翻译了《化学鉴原》等书,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在翻译中,他发明了音译的命名方法,首创了一套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例如,对固体金属元素的命名,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第一音节近似的汉字,创造了“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沿用至今。当时,日本人得知后,立即派学者来我国学习,并引回日本使用。

徐寿在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时,看到这些母语:“Hydrogeium,Lithium,Natrium,Kalium,Rubidium,Caesium,Francium……Helium,Neonum,Argonium,Kryptonum,Xenonum,Radon”想背下来,既费劲又枯燥,很是头痛。这么难记的东西,怎样才能翻译成让学生朗朗上口的中文呢?一天,徐寿望着门捷列夫的原著发呆,突然想到《明史诸王世系表》。徐寿认真研究了此表,简直太神奇了,大明皇室的名字不就是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吗?

经过一番研究,徐寿发现可用于金属元素的有: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安汞、朱在钠、朱均铁、朱成钴、朱成钯、朱恩钠、朱恩铜、朱恩铈、朱恩钾、朱帅钾、朱帅锌、朱寘镧、朱徵钋、朱效钛、朱效锂、朱诠铍、朱效钯、朱弥镉、朱諟钒、朱翊铕、朱翊铬。可用于有机化学领域的有:朱勤烷、朱孟烷、朱悦烯、朱定烷、朱琼烃、朱颙炔、朱厚烷、朱厚烃。非常的完整,非常的完美。

如今,学生们背诵、默写“氢锂钠钾铷铯钫……氦氖氩氪氙氡”总有种奇妙的感觉,只要见到“氯”、“溴”、“碘”、“锌”、“镉”、“汞”字样,就能念得出口,读音还八九不离十。而且一望便知,常温下它们是处于气态、液态还是固态,以及谁是金属、非金属。用中文学化学的这种便利,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五行相生的起名规范,更要感谢徐寿的元素命名法:取西文首音的同音汉字,配以标识元素常态的偏旁。这是一个非常高明、非常科学的译名原则,是徐寿等对中国近代翻译史、化学史的一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38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