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陷阱
普及一下,有个机器叫片皮机。
原厚4-5mm的一张牛皮,厉害的机器可以片出8层之多。当然一般人是不会这么干,最常见的是片成两层。最上层就是头层皮,包括密实的 层,和相对疏松的纤维组织层。下面的二层皮,就没有 层了,只有纤维组织层。
二层皮也具有皮革的特性,在表面喷涂化料并压上花纹后,看起来和头层皮也没什么区别,但其耐磨度较差,容易露底和破损。一些品质差的覆膜二层皮,甚至是有毒性的。当然,也有原材料和工艺都不错的二层皮,十分耐磨。所以,经过处理的二层皮,普通人是很难分辨的。有些所谓“ ”,甚至是下角料压制而成。这就是一个最常见的“ ”陷阱。
牛和牛的不同命运
从前有两头牛,
一头出生在非洲农村,
一头出生在欧洲农场。
非洲牛非洲这头牛,吃住环境都不够好,皮肤没那么光滑,被牛虻蚊虫叮咬是常事。
欧洲牛欧洲那头牛,每天在美如画的环境里自由生长,环境好虫子少,皮肤紧实又光滑。
两头牛长成后,分别被剥皮取肉,完成使命。自然而然的,非洲那张牛皮,皮质疏松,布满疤痕。当然,用来打磨光滑,喷上化学材料,甚至压花处理,也是一张好皮(就是半粒面革或者修面革)。
欧洲那张牛皮,毛孔清晰,光滑紧实有弹性。除了基本的鞣制工艺,不需要过多处理,自带美丽属性。(这就是传说中的全粒面革)。
不同产地的牛皮,差异是很大
美国商业化养殖程度很高,牛皮品质稳定,是 大牛皮出口国,但不是 。
欧洲畜牧业发达,气候适宜,蚊蚋牛虻少,牛羊皮的疤痕少品质也高,基本所有的 皮革都产自欧洲,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
另外像阿根廷、墨西哥等,主要出产中低档牛皮。
牛的种类和大小也决定皮的品质
我们说的牛皮,一般都是黄牛皮。水牛皮厚重,很少用来做包。因为妊娠、脂肪多导致皮质疏松等原因,公牛皮肯定比母牛皮好。
两岁以内的小牛皮,毛孔小而清晰,弹性大耐力强,皮质细嫩手感好,尺寸也远小于成年牛,这就显得更加珍贵,价格极高。
还有一种胎牛皮,原意是指胎死腹中的小牛皮,极其少见。不过现在商家说的胎牛皮,泛指年龄较小的小牛皮。
好皮胚+好工艺=“牛”皮
除了牛本身,工艺也是重点。
皮革皮革,剥下来的是“生皮”,
处理之后变成“革”(不含人造革)
这个处理过程,叫做“鞣制”,
是让胶原纤维发生变化、去除无用成分,
使其干燥柔软、不易腐烂的过程。
鞣制工艺很复杂,常见的有两种:
植鞣革——国内又叫树膏皮、栲胶皮。是生皮使用植物鞣剂慢慢鞣制出来的皮料。(植物鞣剂是含于植物体内的单宁、植物多酚等,能使生皮变成革的多元酚化合物。)
植鞣革是一种变色皮,随着日晒、体温及人体油脂滋润,皮面颜色会逐渐加深,从肉色,变成蜜色,甚至焦糖色。这个养皮的过程类似文玩的“包浆”,极具乐趣。
LV很多经典包包的拎手、背带和配皮就是采用的原色植鞣。
铬鞣革——另一种鞣制方法,用重金属铬作为鞣剂,将生皮制成革。鞣制效率相对较高,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鞣制的皮革呈蓝白色,所以又叫“蓝湿皮”。
铬鞣革机械强度好,耐热、耐磨、抗水、延展性都很好,品质稳定容易保存。因为容易染色,不易褪色和缩水,所以市面上见到的铬鞣革成品颜色非常丰富。也是各种包包的主流选材。
现在也出现了一种半植鞣,就是取两种工艺所长而制成的一种混合皮革。既有植鞣的天然,又有铬鞣的美丽,但普通人是很难分辨的。法国alran工厂的山羊皮就是一种半植鞣。
经过鞣制的皮革,需要经过表面处理,才能制成商品。
表面处理包括染色、压花、打光、涂层、擦色、擦蜡、磨砂、摔纹等等各种各样的手法,目的是让皮革呈现出种种漂亮的可加工的 状态。
同样是制革,国内外的工艺也相差甚远。
将动物身上的皮取下后,需要进行保鲜,这个过程里,国内大多采用化学工艺,欧洲则多采用冰鲜技术,能保持鲜皮的原始状态。
鞣制时,欧洲多采用手工撒盐腌渍或者用撒盐机器,对表面损伤少,成品革的等级更高。
用于鞣制皮革的植物原料, 的也只提供给欧美工厂。
产地、养殖、工艺都决定着皮革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