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一次重大的考古发掘中,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千克的陶俑压弯了(弯曲角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奇迹出现了:那把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恢复成最初的样子!
或许这段传闻稍有夸张的地方,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是把宝剑。哦,忘记说了,这个考古现场,是秦始皇陵的发掘现场。
年3月1日,世界历史上的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当时的发掘现场已被改造成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目前是咱国最大的遗址博物馆。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上图为最早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一号俑坑,东西长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平方米。它两侧是二号坑和三号坑,三坑呈“品”字排列。
在已经发掘出的秦俑身上,有残存的彩绘颜色。经分析发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成分(硅酸铜钡)目前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如今只有在“超导现象”的生成物中发现这种物质。如此高科技合成物竟然出现在公元前多年前!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在二号俑坑,还会出现类似的文物吗?
在这里,已出土了铜矛、铜弩机和残剑等冷兵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青铜剑。这些剑长度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8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后发现,这8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
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紧密,剑身光亮平滑,纹理细腻精致。最神奇的是,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0多年,出土时却依然光亮如新,锈迹很少!我们知道,青铜器在潮湿的环境中,是很容易生锈的,但这些青铜剑为什么会保持得如此完好呢?这引起了考古学家们很大的兴趣。
经过技术人员的测试,发现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这就是不生锈的原因,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全世界!因为这种防止生锈的方法,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年、美国在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而且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量很低,要想提取那可是相当的困难。不仅如此,铬还是一种超级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大约在℃。
谁能想到,秦始皇士兵手里挥舞的长剑,以及陪葬的兵俑,技术含量竟然如此之高?也就是咱们的前辈缺少那么一点点法律意识,否则怎么还能轮到日耳曼人和美利坚人得到这项专利?
足以看出,咱们中华民族的科技水平曾经是多么先进。虽然目前还不知道刚刚进入封建时代的人们,是如何掌握这门高科技的;也无法想象那些铸剑师们是如何克服铸剑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比如怎样提取、怎样熔化等等),但结果却令我们感到自豪:他们做到了!
大家也不必迷惑太久,相信在将来,考古学家们通过对秦始皇陵文物的研究,一定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