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博之器,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意为剑是所有兵器中的君子,因此剑在中国文化上占有着相当高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流传的名剑有很多,比如湛庐、鱼肠,干将,莫邪等等,但是绝大部分都没有保存下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目前世上现存的5把中国绝世宝剑。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是湖北省博物馆的四件“镇馆之宝”之一。埋藏地下多年后,于年冬天在湖北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出土时,剑身依然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锋利无比,肉眼看不见一丝锈迹。
这把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克。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不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上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剑”八个字,让人一睹宝剑立即浮想越王勾践当年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风和胆魄,堪称国宝。
越王勾践剑牛气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千年不锈。越王勾践剑的主要铸造材料是铜锡合金,同时在剑身上镀有一层含铬的金属,保证了宝剑既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弹性,又在大气、淡水中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即使用目前最好的不锈钢埋在土里年,也没有人敢保证它不生锈,可见多年前就达到如此水平的该剑铸造技术有多高明;二是千年后依然锋利无比。据说,越王勾践剑出土时,考古人员为了测试一下该剑有多锋利,用剑刃划过堆叠16层的白纸,只要稍稍一用劲,就能轻易划破;三是金属形状记忆功能,剑身承压发生弯曲,只要压力一消失,立刻反弹恢复平直。
即使拿今天的科学技术来评判,人们还是会叹服越王勾践剑技术的高超。当然这还只是从材料本身的方面看,如果从整个制造加工过程,还有历史、文化价值等多方面看,祖先的智慧之光也真是值得我们现代人顶礼膜拜呢!
吴王夫差剑
吴王夫差剑为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在位时制造的一系列青铜剑,剑身铸有“公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字样。吴王夫差已知存世量共有九柄,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台湾古越阁、山东省博物馆藏,其中最贵的一把藏于国博,此剑通常58.9厘米,宽5.3厘米,圆手。圆柱状上有两道圆箍,剑格嵌有绿松石,饰简化兽面纹。
櫑具汉剑
我国现存的宝剑中,汉剑非常少见,櫑具汉剑目前藏于大英博物馆,该剑全长85厘米,虽然经余年的风雨,但品相仍保持完美,装具,鞘柄和髹漆几乎完整无缺,并且这把汉剑与《汉书》记载完全符合,珍惜无比,绝对是国家级的藏品。櫑具剑在汉朝非常著名。
要制造出完美的櫑具剑,需要经历极其复杂的工序,其工艺难度很高。铸造时需要对生铁进行反复加热,再折叠锻打数百次,排出里面所有的杂质,最后得到最纯粹的铁剑,可谓真正的“良工锻炼凡几年”。即使是一位手艺精湛的锻剑大师,一辈子也就只能铸造出三把这样的櫑具剑。汉代剑的最大特点不仅在于彻底取代了秦代的青铜剑,还由于是钢铁剑,剑的延伸性变得更强,因此剑身也相应地变得窄长,且剑锋更加尖锐。除此之外,人们在剑鞘的装饰上也十分用心,其中的颜色搭配令人赏心悦目,图案精巧惟妙惟肖,通过观察现存的汉剑,便也能很清楚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精湛工艺和古人的独具慧心。
秦八棱青铜剑
年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内发现了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公分,剑身上共有8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8个棱面误差不足1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渐渐如此,这批青铜剑剑身光亮平滑,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多年,出土时依旧光亮如新,锋利无比。
科研人员检测发现,每把剑的表面附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可以彻底阻挡氧化。而年后的德国、美国,分别于年、年才对铬盐氧化处理工艺申请发明专利。
据科研人员介绍,铬是一种稀有贵金属,熔点高达摄氏度,提取极为不易,真难想象它是如何镀在年前的青铜剑上的。
同时,更加令人咋舌不已的是一号坑发现的一把青铜剑,被千克的陶俑压弯成45度以上,而且长达多年。但是,当考古人员移开陶俑时,奇迹出现了,青铜剑瞬间自然恢复平直。这可是后世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材料,竟然出现在了多年的中国古代,简直令人难以理解。
追风陨石剑
这把剑并不是古剑,但是它又是最神奇的宝剑,因为这一把剑的材料并非地球之物,而是天外陨石。年受北京天文馆的委托,古越界铺的郑国荣从北京带回60余公斤陨石回到龙泉,历时50余天,经过千锤百炼,终于将我国第一把陨石铁剑——追风成功打造出炉。随后追风被专程送到北京,陈列在北京香山,中国首家陨石陈列馆内。供世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