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进口矿石提货时间压缩超七成
青岛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矿石超市”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近日,在青岛港码头,莱芜钢铁集团采购的15.8万吨铁矿石靠泊卸货。得益于海关采取的“先放后检”监管方式,铁矿石卸船完成现场检验后第一时间就允许提离。“我们这船矿砂今天报关交税,当天就放行了,原来可不敢想。”公司采购部门负责人台俊利说。
“海关‘先放后检’,钢企受益最大。”台俊利说,现在公司进口铁矿石平均提货时间至少缩短了7天,用货及时性得到了有效保障,也减少了资金占用。根据测算,公司全年可节约流动资金准备金2亿元,堆存费用80万元、物流费用60万元。
青岛海关辖区口岸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口岸,铁矿、锰矿、铬矿等进口量约占全国总进口量的五分之一。自年起,青岛海关对进口矿产品实施“先放后检”监管模式,进口矿产品经放射性监测、外来夹杂物检疫等现场检验检疫符合要求后,即可提货。
青岛海关商品检验处商检二科科长姜世明介绍,实施“先放后检”模式后,进口矿石通关放行和实验室检测工作由原来“串行”操作改为“并行”操作,放行周期明显缩短,进口矿石通关放行时间基本就是矿船靠泊及卸货周期,目前约为3天,比模式调整之前周期减少7.5天,压缩率达71%。
货物验放周期缩短,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港口大宗资源性商品集疏港效率,为矿石吞吐量大港发展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光是装卸,作为一个物流港,经济贡献量是不大的。所以我们正大力向贸易港转型,给城市和区域发展带来附加值。”青岛港前港公司生产副经理杨佩军表示,“港口堆场寸土寸金,铁矿石通关效率提高以后,港口泊位装卸效率和矿石堆场利用率相应提高,港口堆存能力提升了18.2%,对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和促进港口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推广“先放后检”模式以来,青岛海关已对3.11亿吨进口铁矿、锰矿等矿产品实施检验检疫后提货。得益于此,年,青岛港铁矿混矿到港量万吨,完成混矿量万吨,位居全国首位,吸引全国8个省市40余家钢铁企业和贸易商到青岛港采购,多家国外矿山正与青岛港洽谈混矿加工业务,青岛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矿石超市”。
(记者耿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