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记者廖智勇
日前,央视13套曾曝光一批“夺命保温杯”,北京市消协购买了50种品牌的保温杯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有19种保温杯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那么株洲市场上是否有类似不合格保温杯销售呢?近日,晚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保温容器材质须符合食品级材料标准
记者从株洲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了解到,市面上销售的保温容器,产品说明书和外包装显著位置,必须注明产品的容量、材质、保温效能、产品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列表等信息。不仅容器的内胆材料需符合食品级标准,其他如密封圈、杯盖等覆盖件的材质,也必须符合食品级材料标准。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易庆介绍说,品质正规的保温容器,所使用不锈钢材的铬镍比例为18∶8,也就是市民通常说的“不锈钢”,其标识为“SUS”,如果材料级别达不到SUS,就不符合食品级材料标准。随着近些年国家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销售的保温容器商品大多在容器内胆处印有材料标号。
某精品店内售卖的保温杯,外观上没有任何产品信息。记者廖智勇摄
大部分正规保温杯内胆中印有“SUS”钢印。记者廖智勇摄
多款保温容器未按要求标明用材
株洲市面上销售的保温容器是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呢?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记者首先来到芦淞区南大门小商品市场,以消费者的身份随机查看了14款保温容器,其中5款保温杯1款保温壶只在外包装上标注了产品信息,容器内胆处未标注材料标号;两款保温杯、3款保温壶的容器和外包装上均未找到产品材质、食品接触材料列表等相关信息。只有3款保温杯既在外包装标注了产品信息,又在容器内上印有“SUS”或“”字样的钢印。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神农广场附近几家精品店,记者随机查看的8款保温杯中,有3款做工粗糙,杯子的内胆中没有材料标识,并且这3款保温杯中,有一款保温杯可以闻到明显异味。商店里销售的保温杯大部分为裸杯出售,当记者索要包装盒时,商家表示,包装盒已经遗失。
“都是的。”商家向记者强调,他们进货时都经过了甄选,不会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记者又走访了株百天元超市、神农城沃尔玛超市,在这些大型商超里销售的保温容器商品,记者查看的所有款式,外包装和产品说明书上都有容量、材质、保温效能、产品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列表等相关产品信息,内胆处印有材料标号的容器也超过了八成。
记者注意到,大型商超里售卖的保温杯价格普遍超过50元,保温壶一类的保温容器售价更高。而南大门小商品市场和建宁中学附近精品店里售卖的保温杯,售价比较便宜,其中一款售19元。
长期饮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水,有害健康
易庆告诉记者,国家对于保温杯不锈钢内胆的要求非常严格,镉、铅和铬等重金属元素绝对不能超标,必须达到食品级标准。由于食品级标准的不锈钢制作工艺较高,成本通常比同级别工业级不锈钢贵两倍以上,因此理论上保温容器产品的售价不会出现特别低的情况。
不排除有一些黑心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采用工业级别的不锈钢,以此降低产品销售价格。由于工业级不锈钢耐腐蚀性差,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镍、铬、锰几种重金属析出,对人体造成危害。
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汤卫锋表示,长期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保温杯,会引起慢性中毒,对人体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并且由于重金属中毒病因难找、治疗手段有限,因此一旦出现重金属中毒的症状,排毒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选择正规保温容器有诀窍
那么,市民又该如何选择正规的保温容器商品呢?易庆表示,选择正规保温容器商品,一要靠看,看产品做工是否细腻,外包装或使用说明书上是否有完整的产品说明;二要靠闻,购买时闻一闻内胆中是否有异味,毕竟符合食品级别的不锈钢不会出现异味。
易庆还提醒,像果汁、茶水、中药等饮品,都有弱酸性,长期用保温容器盛放这类饮品会降低保温容器的使用寿命,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内胆中有异味或锈蚀情况,切不可再继续使用。清洗容器内胆时尽量不要使用钢丝球等损伤力较大的工具,因为不锈钢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膜,可以耐酸耐腐蚀,一旦氧化膜被破坏,也容易让金属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