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保温杯被曝光后价格天差地别,便宜的只要几十块钱,贵的高达上千元。便宜的保温杯质量一定不好吗,贵的保温杯是不是智商税?
年,央视曝光了市场上的19种“夺命”保温杯,将盐酸倒进保温杯放置24小时以后,盐酸中能检测出锰、镍和铬金属超标。
编辑这三种均为重金属,它们含量超标以后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皮肤过敏,以及诱发癌症,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的伤害特别大,可能引起发育不良和神经衰弱。
保温杯之所以含有这些重金属,是因为它的内胆一般都是采用三种常见的不锈钢材质,分别是,和。
不锈钢属于工业用不锈钢,铬和镍含量比较低,但是在潮湿环境下容易生锈,遇到酸性物质也容易遭到腐蚀,从而析出重金属,不能长期和食品以及饮品接触。
不锈钢一般被认为是食品级材质,可以用于保温杯内胆的制作;则属于医用级不锈钢,安全性更有保障,尤其耐腐蚀。
编辑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会选择最便宜的不锈钢作为保温杯内胆,这样的保温杯虽然在装热水的时候不容易析出重金属,但是一旦接触酸性饮料和果汁,就很容遭到腐蚀,导致重金属超标。
国家的相关标准认为,合格的保温杯可以在4%的醋酸溶液中,煮沸30分钟,浸泡24小时,且内部的金属铬迁移量不超过0.4毫克/平方分米。可见即使质量不高的保温杯,也必须达到能安全盛放碳酸饮料的标准,而不是让消费者只能保存热水。
但是市面上那些不合格的保温杯内胆,要么是用质量较低的工业级不锈钢,要么是用生锈的不锈钢或者是已经使用过的废弃钢材,这些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关键是这些保温杯的价格不都是便宜的产品,有的十几二十块一个,有的也高达一两百元。一般来说元已经完全足够商家使用安全的材质来生产保温杯了,甚至如果对于保温效果没有特别要求的话,几十元也完全可以做到。
只不过,很多保温杯总是强调其保温性能,给消费者一种自己的产品绝对安全的错觉。我们在市面上挑选保温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稍微知名一点的品牌,然乎内胆上有SUS、SUS字样的保温杯。
同时,还需要观察保温杯内部是否有生锈迹象,表面是否光滑透亮,有没有异味等等。一般来说没有生锈,表面光滑,没有异味的内胆基本可以保证材料不生锈,是新生产的不锈钢。
编辑目前市面上的保温杯价格悬殊,稍微便宜一点的保温杯采用有尾抽空技术,在底部有一个隐藏的藏尾室用于保温,但是会占用较多的空间导致储水容量下降。
比较贵的保温杯往往是去掉了这个设计,它们一般采用质量更轻,强度更高的奥氏体不锈钢内胆(属于SUS不锈钢)。这种不锈钢将金属铬的含量控制在16%-26%,可以在表面生成一层三氧化二铬保护膜,抗腐蚀能力极强。
不过,市面上那些卖到多,元一个的保温杯往往都是用钛合金制作的内胆,这种材质保温效果和不锈钢差不多,关键在于非常安全,因为钛并不会产生重金属中毒,不过这个价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没必要。
编辑总体来说,大多数保温杯算不上智商税,这就跟你家里买锅的道理是一样的,几十块一口的铁锅不一定就差,但是遇上低质量产品的概率会提高,价格非常高的产品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综合来看,买-元的产品是很多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