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微,但它们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微量元素共有60余种,其中有些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叫必要微量元素。共有18种,即铁、碘、铜、锌、锰、钴、钼、硒、铬、镍、锡、硅、氟、钒等。由于它们不像维生素那样能在体内合成,因此比维生素更重要。铁。缺铁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在我国,这种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锌。锌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味觉、嗅觉也都会迟钝。铜。缺铜可引起缺铜性贫血,还可影响骨骼和脑的发育。它还与少年白发有关。碘。缺碘可发生地方性甲状腺疾病。硒。是红细胞中一种含硒酶的成分,它有抗氧化、保护红细胞膜的功能。氟。氟不足可发生龋齿和骨质疏松症等。那我们该如何从食物中补充铁呢?缺铁性贫血是一种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轻度缺铁性贫血,日久天长,便会感到疲劳无力,稍一运动就会气喘吁吁,觉得体力不支。最好的补铁办法是通过饮食来补充铁质。(1)应选用含铁丰富的食物,例如鸡蛋、核桃、黑木耳、干果、蚕豆、豆荚、瘦肉和内脏,如猪肝、羊肾、黄豆、芹菜、油菜、红苋菜、小米、鸡、鱼等。(2)要避免有些食物抑制铁的吸收。避免含铁丰富的食物与含草酸多的食物一起烹调和食用。(3)不要任意服用制酸药剂。有些人因为经常吐酸水或胃痛就吃胃舒平或小苏打。常服这类药物,会降低胃的酸度,也降低了溶解饮食中铁的能力,使铁吸收减少。喝浓茶则会严重干扰铁的吸收和利用。(4)多吃能促进吸收铁质的食物,如牛肉、鱼、含维生素C多的果汁,可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并保持胃肠道内铁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补充。那我们平时是食补好还是药补好?用食物来补充人体的不足称食补。肚子饿了要吃饭,饥饱无常易得胃病,与其患了病吃药,不如饮食有节而防病于未然,这是食胜药的道理。药物还有一定的副作用,服用不当反能加重病情。食物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食谱越广越有益。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本身能取代某些药物的治病功能。如地方性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增加碘的摄入,就可治疗这种病。而我国早就用含碘丰富的海藻、海带之类的食物来治疗该病。这类海产品,既可作平常的菜蔬食用,又可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避免了单纯服用碘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谓一举双得。当然,食补仅在一定条件下胜过药补,还不能完全取代药物的治病作用。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