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剑(上),每一把剑都背后都是一段传奇,今天先来十把名剑。
1、越王勾践剑
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桥一号楚国墓,名冠天下第一剑,够镇楼的高格。该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格镶蓝玻璃绿松石,剑身鸟篆铭文:钺王鸠浅自乍用鐱。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钺王鸠浅和自乍用鐱。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学者郭沫若赞同考古现场专家方壮猷的意见,认为这两个字是邵滑,是楚国派到越国的越奸,最后被封为越王。而古文字专家唐兰认为,这两个字是鸠浅,是勾践的通假字。后者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古代越国的语言是古越语,越王的名字用汉字写出来只是音译。在古越语,鸠浅和勾践发音相同,所以是通假字,可以替换。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译为:越国国王勾践,亲自督造(制作)并自己使用的剑。
2、菱形暗格纹青铜剑
年出土于望山桥一号楚墓,和勾践剑同为墓主楚国贵族昭氏陪葬品。该剑长60.6厘米宽5厘米,菱形暗格纹,无铭文,称第一剑之副。国家一级文物,此剑原本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现调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即国家博物馆收藏。
菱形暗格纹剑,春秋战国,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通长60.8厘米,重0.96千克。剑身宽长厚重,前锋尖锐,中起脊线,饰双线菱形暗格纹,倒凹字形凹格,用玻璃,绿松石,孔雀石嵌出兽面纹,圆茎上有一箍棱,圆盘形首。
3、楚国嵌绿松石饕餮纹剑
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M号楚墓。该剑通长62.2厘米宽5厘米,剑体长脊直线斜从前锷收狭格中略凸圆首圆茎双箍,嵌绿松石饕餮纹剑格,茎缠丝绳完整,剑首喇状密同心圈。保存完好,与漆鞘均装木椟,刃部锋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4、楚宣王双长剑2号剑,为大王宣长剑
剑体通长89厘米,柄茎12.1厘米,剑身76.9厘米,首径4.5厘米,格宽6厘米,脊厚1厘米,重1.41千克,另鞘长81.2厘米,鞘宽6.5厘米,鞘重0.29千克。该剑形制与1号剑相同,只略短0.5厘米,非同模翻铸,烈焰纹龙形纹亦神似,形美字合也花鸟篆错金丝铭文:大王宣自乍用以狧戉人。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5、楚国城阳城古剑
年出土于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18号战国楚墓。剑鞘纺织物遮盖,剑长47厘米寒光锃亮寒光崭新如初。现在科考保护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城阳城址文物保护单位赋诗《楚将淮殇》:千年楚都今犹在,忠国将军掩淮殇;未留盛名传于世,但见佩剑耀锋芒。
6、楚繁阳之金
年出土于洛阳西工区被盗的周室墓葬,据考该剑所铸地楚国繁阳,今河南新蔡北楚旺镇。该剑通长45厘米,鞘象牙制饰以珍珠尽显楚国贵族气质,保存完好金光闪闪至今锋利,错铜纹4字铭文:繁阳之金。现收藏于洛阳博物馆。
7、楚国青铜剑
年出土于丹凤龙桥黏土堆。剑体长46.5厘米宽4厘米,呈现白亮色剑刃呈锯齿状,剑体经铬盐处理防腐抗锈性能,剑锋如初。现收藏于武汉博物馆。
8、春秋菱形花纹铜剑
出土于安庆市大枫乡黄花村春秋楚墓。剑长60厘米茎长9.3厘米剑格宽5.2厘米,圆筒茎上有双凸箍饰勾连蟠虺纹,剑格饰兽面纹并饰以绿松石,剑身窄刃中起脊近锋部稍内收,剑身满饰菱形花纹。现收藏在安庆博物馆。
9、合肥青铜剑
年出土于合肥市四里河路北二环交口楚国古墓。该剑全长61厘米,寒光无损剑薄刃利。现研究收藏于合肥市文物管理处。
10、晓塘双箍青铜楚剑
年出土于株洲茶陵秩堂乡晓塘村古城址楚墓。多把剑锋,圆茎双箍剑长60厘米,扁茎青铜剑长70厘米,均1.5千克。墓主为守城将领,楚国对百越影响到罗霄山。现收藏于株洲市博物馆,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