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400多年深埋地下,越王勾践剑千年

越王勾践剑8字鸟篆铭文越王勾践剑外饰年冬,湖北荆州江陵地区进行了漳州水库的渠道修建工程,当水渠修建到古楚国都城郢都故址附近时,发现了大小古墓50多座,其中望山1号墓是一座较大型的战国楚墓。从这个1号墓中,出土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考古人员对剑身近格处的两行8字鸟篆铭文进行解读,其意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说明这把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素有“天下第一剑”、“青铜剑之王”的美誉。出土时,剑插于黑色漆木剑鞘内,这把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宽约5厘米。剑身布满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的装饰,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用丝线缠绕,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11个道精美的同心圆。这把剑虽然经历了多年,拔剑出鞘时,剑身仍幽光闪闪,锋利无比,没有被腐蚀的迹象。绍兴博物馆门前越王造型为了破解越王剑的千年不腐之谜,年12月,它由专人乘机护送至上海,接受质子X荧光无损检测。结果显示,它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其中根据剑身各部位的作用不同,各部位的铜、锡比例不同。剑脊含铜多,使之韧性好,不易折断;剑刃含锡量高,使之硬度好,锋利无比。进一步检测发现,越王剑剑身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年,湖北省博物馆启动了越王勾践剑的二次科学研究课题,就是利用近年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对越王剑进行更科学、更全面的无损检测。这次检测将越王剑放在几百倍的显微镜下,拍摄了上千张显微照片,并将他们拼接成像,结果显示越王剑剑体、剑刃是一体的,是一次成型铸成的,用的是相同的材料。望山1号墓经过这两次专题性的科学检测,可以分析出越王勾践剑千年不腐的原因:首先,剑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使之具有了极耐腐蚀的特点;其次,铸剑的材料合适,一次成型,含铅量小,墓室内同样环境下含铅量高的物品都腐蚀殆尽;再次,出土时剑紧插在黑漆木制的剑鞘内,收到剑鞘的保护。而它深埋地下正处于含氧量极少的中性土层中,与外界环境隔绝。可见,是当时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和深埋后偶然形成的自然无氧环境相结合,形成了越王勾践剑历时两千多年而不腐的奇特现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920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