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隐含信息判断物质存在状态,正确书写信

书写离子方程式,正确判断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关键步骤之一。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固体分子(s)、气体(g)分子;液态分子、水合离子(aq).物质的状态与溶液的酸碱性、溶剂等相关。溶解性表是常见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的判断依据。判断陌生物质的在水溶液的存在状态,必须依据题给信息判断。有些信息在题中以文字形式给出的,有的是以机理图像的形式给出的、有的是工业流程形式给出的。一些信息比较隐蔽,可以出现在同一试卷不同题中,也可出现在同一大题不同小题中,有的在上小题中,有的在下小题中。信息出现在不同的题中,或在同一大题中不同小题中,要挖掘隐含信息,才能正确判断物质存在状态。

当然这样命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整体性。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依据流程图中滤渣或滤液信息判断物质的存在形式。

“浸钴”时盐酸与NaCo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在写盐酸与NaCo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要判断NaCoO2的存在形态。NaCoO2是陌生物质。如果没细察信息,往往认为NaCoO2是钠盐,易溶于水且电离,就可能把NaCoO2拆钠离子Na+与CoO2--,从而写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NaCoO2的存在形式,在工艺流程中给了信息。从流程图上可以看出:“浸钴”是指滤渣1(主要成分为NaCOO2)与盐酸反应。既然NaCoO2是滤渣的成分,必然NaCoO2是微溶或难溶的,所以NaCoO2不能拆分。

这个坑有点太隐蔽。常识是钾、钠铵盐皆可溶,但这儿的钠盐却不溶,颠覆了人们的习惯认知。实际上不溶的钠盐并不多,还有白色的粒状的六羟基锑酸钠Na[Sb(OH)6],醋酸双氧铀酰锌钠等。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在浓度大的情况下,也可能成为结晶而析出。在写离子方程式时,一定要依据信息确定物质的存在形式

2、依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产物的存在形态:

例:由于氰化钠有剧毒,因此需要对“废液”中的氰化钠进行处理,通常选用漂白粉或漂白液在碱性条件下将其氧化,其中一种产物为空气的主要成分,则在碱性条件下漂白液与氰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氰化钠在漂白液中被氧化,其中一种产物为空气的主要成分,这种产物为氮气。由于碳的电负性小于氮,所以CN-中+2价碳也一定被氧化为+4,由于是在碱液中发生的反应,碳的存在形式应为碳酸根

答案 2CN-+5ClO-+2OH-=2

+5Cl-+N2↑+H2O

3、依据题中叙述文字判断产物存在状态。

绿色化学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熔盐液相氧化法制备高价铬盐的新工艺,该工艺不消耗除铬铁矿、氢氧化钠和空气以外的其他原料,不产生废弃物,实现了Cr—Fe—Al—Mg的深度利用和Na+内循环。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工序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已知2

+2H+=

+H2O,所以铬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转变为重铬酸钠,气体A应是酸性气体CO2(不会是氯化氢、二氧化硫。工序④的产物有氢氧化铝。过量的氯化氢或二氧化硫溶液会溶解氢氧化铝)。工序④中V(S)是固体NaHCO3。答案:2Na++2

+2CO2+H2O=

+2NaHCO3↓

此题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以文字形式清晰地说明了,容易确定物质的存在形式。

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56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