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化学原料板块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采掘业及电力行业,中游行业为纯碱、氯碱、无机盐、其他化学原料、煤化工、钛白粉等细分行业,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原料药、光伏产业、化肥、玻璃等制造业。
未来,化学原料行业将向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化方向发展,拥抱技术进步和环境友好,化学原料行业将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能源储藏现状为富煤贫油少气,国内煤炭储量较为丰富。数据显示,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9.02亿吨,位居全球首位。中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30个省区市,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的资源储量较丰富,6省储量占全国比重约为82.8%。
不过,由于对安全生产、环保等方面监管加强,中国煤炭仍有一定的供需缺口。且除煤化工企业外,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量也较大,故近期煤炭价格有所提升,化学原料行业企业存在原材料成本压力。
作为高耗能行业,化学原料行业的生产活动受到电力供应的限制。而随着国家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高耗能行业也需做出改变。以水电资源较为丰富的云南省为例,数据显示,云南省能耗强度从一季度增长3.3%收窄至上半年增长1.6%,云南省对高耗能行业用能耗管控正有序推进。
因此,改进生产方式,提升生产设备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将成为化学原料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5大“化学原料”龙头:
1.金浦钛业()
公司主营业务钛白粉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钛白粉。
企业研发中心设立了涂料及油墨专用钛白、装饰纸专用钛白、塑料色母专用钛白、功能性钛白产品研发、工艺优化及技术改进等研发小组,推出众多新技术、新产品;公司拥有授权专利64篇,其中发明专利7篇、实用新型专利56篇,软件著作权1件,并且通过钛白粉产品的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等措施,使专利技术得到有效转化,实现产品提档升级和更新换代,同时也实现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2.山东海北()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纯碱、溴素、氯化钙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纯碱、溴素、氯化钙。
公司秉持“创新驱动”理念,坚持“科技强企”战略,采取科技创新、技改技措、小改小革同步推进的办法,积极探索打造智能化、数字化工厂,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
3.振华股份()
公司主要从事铬盐系列产品、维生素K3、超细氢氧化铝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并对铬盐副产品及其他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主营产品包括重铬酸钠、重铬酸钾、铬酸酐、氧化铬绿、铬粉、精制元明粉、铬黄、金属铬、超细氢氧化铝及维生素K3等产品及服务。
公司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形成了一系列铬盐生产内部循环经济核心技术并配套建设了相应的资源化利用设施,黄石基地实现了全部副产物和工业固废的产消平衡和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
4.华塑股份()
公司主要从事以PVC和烧碱为核心的氯碱化工产品生产与销售,业务涵盖原盐及灰岩开采、煤炭发电及电石制备、PVC及烧碱生产和“三废”综合利用等,构建了氯碱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体系。公司主要产品包括PVC、烧碱、灰岩、电石渣水泥、石灰等。
公司自身拥有盐矿、电石灰岩矿等重要的上游原料资源,能够长期支撑公司持续稳定发展;邻近“两淮”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有利于资源就地高效利用和转换;公司拥有自备热电厂,可保证公司持续平稳生产,也为公司提供了低成本动力。
5.中核钛白()
公司主营业务是金红石型钛白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金红石型钛白粉、锐钛型钛白粉系列、七水硫酸亚铁产品;主要消费群体为:涂料(含油漆)行业、造纸行业和塑料和橡胶行业等。
公司前身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四零四厂钛白分厂,地处我国最大核生产、科研基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根据国家保军转民的发展思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建设钛白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