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开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闭幕,此次会议期间共达成了76大项、多项具体成果,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
东南亚与南亚作为中国近邻,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矿业汇》继东亚和中亚两个地区的矿产资源盘点及矿业投资环境分析后,本期,给大家带来东南亚和南亚两个地区的资源盘点和投资环境。
东南亚篇
东南亚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特别是铜、镍、铝、钛、钾盐等,与我国的资源有较强的互补性。
菲律宾:优势矿种为镍矿,菲律宾镍矿多为高镍含量的铁矾土,大部分处在浅土层,易于开采且成本低。自从印尼禁止镍矿原矿出口后,菲律宾就变成了中国最大镍矿进口国,菲律宾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中国镍矿和不锈钢产业链里众多企业的神经,影响着镍矿-镍铁供需关系。
印尼:印度尼西亚的铜、镍、锡和铝土矿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1)印尼的镍矿主要为基性和超基性岩体风化壳中的红土镍矿,主要矿区有波马拉镍矿(储量万吨,镍2.3~3.3%)、索罗科镍矿(储量万吨,镍1.4~1.9%,钴0.12%)、哈马黑拉岛红土镍矿(推测资源量2.亿吨,镍1.37%,钴0.11%,镍金属量万吨)。
(2)印尼的铝土矿属红土型铝土矿,为含铝的硅酸盐类岩石在潮湿炎热气候条件下风华形成。铝土矿85%分布在加里曼丹岛,其余15%分布在廖内群岛中的宾坦岛及其周围小岛。
马拉西亚:马来西亚锡矿储量丰富,马来半岛11各州中9个有锡矿,但以霹雳州和雪兰莪州最多。矿石类型以砂矿为主,主要为冲积砂矿,如世界著名的坚打谷锡矿区和吉隆坡锡矿区。
南亚篇
南亚区域内的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马尔代夫,该地区铁、钛、铅、铜等资源丰富,但主要分布在印度。
煤炭:印度煤炭储量约亿t,其中,烟煤和无烟煤储量亿t,占92.6%,而次烟煤和褐煤储量为45亿t仅占7.4%。从全球上看,印度的煤炭储量占全球总量的7%,居世界第四位,属于煤炭资源大国。
从煤田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于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中央邦、奥里萨邦、安得拉邦北部以及马哈拉斯特拉邦。
铁矿石:印度的铁矿石大致可分为赤铁矿、磁铁矿和褐铁矿共三类,其中前两者储量较大,褐铁矿储量较少且铁含量低,因此开发较少。
印度的铁矿石资源较丰富的邦主要有:奥里萨邦、中央邦、卡纳塔克邦和果阿邦,合计占全国铁矿石总储量的96%。
锰矿:印度境内锰矿储量较大的邦有:奥里萨邦、中央邦、马哈拉斯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和安得拉邦等,其中奥里萨邦占全国锰储量的12%。
铬铁矿:印度的铬铁矿储量为万t,占全球铬铁矿总储量的12%,居世界第三位,是全球铬铁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铬铁矿矿山之一的Sukinda-Nausashi矿山则位于印度的奥里萨邦,总储量高达万t。
铜矿:据印度矿业部统计,年印度铜储量为万吨,仅占全球铜储量的0.7%,属于极度紧缺的矿产。印度的铜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和东北部的比哈尔邦。
铝土矿:印度的铝土矿资源非常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资料,年印度铝土矿储量为9亿t,居世界第6位。铝土矿在印度分布广泛,全国共有三个大的铝土矿成矿区,均为红土型矿床。
铅锌:印度的铅和锌资源非常贫乏,按当前的产量计算,印度铅和锌的储产比分别为27年和14.5年,难以维持未来印度的资源需求。
总体而言,印度的资源状况并不乐观。
投资环境篇东南亚
东南亚国家大多制定有矿业法,但其中许多国家的矿业法并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政治环境:东南亚国家多数属于单一制国家,只有少数国家如马来西亚属于联邦制国家。政体的不同会导致矿业权管理归属的不同。一般单一制国家矿业权的主要管理机构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起到配合、辅助管理的作用;而属于联邦制国家的马来西亚,主要矿产资源则处于州政府的管理之下。
基础设施:东南亚国家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程度普遍较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尤其柬埔寨,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都不健全,铁路几乎是空白,能全天候利用的运输方式只有三级公路,而电力供应水平处于相对吃紧状态。
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近年发布的有关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矿业投资环境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国家的“政策潜力”大多是排名比较靠后的,印尼、菲律宾、越南的“政策潜力”甚至排名在倒数之列;而就纯“矿产潜力”也就是单纯的矿产资源状况来说,亚洲国家的状况则较好,印尼与菲律宾都名列前茅。
南亚
以南亚主要国家印度为例。
人均矿产资源消费与人均GDP发展水平具有“S”形规律,以目前印度GDP发展水平和趋势,印度能源和主要金属矿产的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到年左右才开始出现放缓。
印度即将面临的快速工业化阶段必然会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但其自身难以满足未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带动的矿产资源消费量的大量增长。
中印两国具备良好的资源合作基础,随着近年来中国“走出去”的资源战略,中国对全球矿产资源格局及海外资源的掌控能力大大加强,借由“一带一路”的东风,两个矿产资源最大消费国可以就境外资源获取、利用等方面加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