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扒一扒技术高手是如何养成的

北京最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多维度的,但都是通过产品或服务作为载体反映其实力的。围绕着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是管理,直白一点说是成本和效率,同样的质量我的成本比你低,同样的成本我的质量比你高;客户同样的工期需求,我的生产效率比你高,只要我比你强一点点,竞争到最后,我还剩下一口气,那我就是赢家。好的管理体现在分配制度上,激励的好,人人都是虎狼,激励的不好,容易培养白眼狼。而技术就是手段,市场竞争只认结果,手段是光明是阴险,这些评价都是感情用词;其本质而来无非就是谁的技术更加高明还是落后,这才是中肯的描绘。

我从事机加工技术行业已经十五年了,从铜、铝、钢、铁合金,乃至钛、镍、高温合金等各种形状的工件的机加工工艺,包括毛坯成型、热处理、焊接、工装等各方面均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从普通的设备零件,到航天航空零件均有拿得出手的机加工工艺;在生产实践中验证,成本低效率高质量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几款产品,其成本之低,让客户放弃了其他潜在的备用的供应商。因此我在我们公司内及周边区域机加工工厂业内被称为高手。

然而,高手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判断;尽管无法形成对高手的统一认识和判定,但之所以被人称之为高手,就是对其做事结果的判断。高手是以结果来对比其他人产生的概念。对于不以结果论英雄的观点,只能是对于某种无能的掩饰和安慰,是不适应于评价高手的。没有结果的结果只是一个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对于高手而言,达到预期结果是基本条件之一,只是判断高手的先决条件。高手做事,要除了成功,还要用最少的消耗,最快的效率来达到最佳的结果,高与低的评价都是基于与其他人对比之后产生的相对值。

绝对的高手不存在,相对的高手是常见的。无论在技术、销售、管理等方面,高手的表现千差万别,但高手总是有那么几个共通之处。那我就谈一下我对高手的几点粗浅看法,以供大家一乐。

第一,高手做事,善于抓住本质。他们首先考虑的就是核心之物。对于产品来说,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就是核心。对于服务来说,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就是核心。产品质量是底线,高手从来都在先满足质量的前提下考虑成本和效率的。以质量满足图样要求为底限,成本是最直接定性的因素,其一,在企业内部,产品成本和质量不再是销售经理们开拓市场艰难的借口;其二,在外部市场上,经理们有底气可以将标价已让再让,让对手望而却步;其三,经过厮杀博弈,其成本和质量形成行业内参照线。高手的能力就是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在没有具体标准的情况下,控制的比其他人要好一点就好。更加好的东西可以作为储备,随时应对竞争带来的变化。

抓住本质,就像在一个同心圆图形内跑步,越靠近核心,跑的步数越少但圈数却可以比别人多得多。抓住本质首先要明确本质的根源,如一个零件其材料选用了高速钢,它成本的核心是什么?是毛坯,热处理后高硬度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坎,加工成本的关键因素就是精加工工序尽量减少加工余量,量大就选用粉末烧结毛坯,量小就想法在热处理前将棒料毛坯尽可能去除毛坯余量。很多人做事往往从外围突破,也能取得一定的结果。就其方法而论,无非就是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差别。但高低之分也已经很明显了。

第二,高手做事,非常注重尊重规律。高手的思维是体系性的,思考方式是符合连贯性逻辑的。这种体系是因为长期按照规律行事潜移默化中养成的习惯性产物。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刻意的仿照练习,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方法,但是很多人的知识是碎片化的,太多的知识有时候反而是一种累赘;就像那句俗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做任何事方法都不只有一种,只有最适合自己公司设备,自己车间人员技能水平的方法才是最佳的方案,就是所谓的接地气。

什么是规律?不同的元素在钢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硅锰硫磷钒铌铬钼随着成分和含量的不同,决定了钢的不同性能。铬能提高淬透性,能提高耐蚀性,想要淬透性高就选用含铬的钢,这就是规律。什么是体系?通过热处理来调节材料的性能是改变金相组织来实现的,不同的热处理方式获得的不同组织用不同角度的刀具加工,如何选择刀具?加工参数如何确定?这就是体系的思路。单独的知识点积攒的再多,不能针对材料的规律选用,势必造成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编制工艺,讲解热处理的书籍很多,为什么用起来千差万别?就是碎片化的知识没有经过体系的思维整合。举例来说,现场摆在你面前的一大堆汽车发动机零件,如果没有装配图和装配工艺,那就是一堆零件而已。无论多么精密,无论功能多么强大,护拼乱凑起来,也不能自动运转。零件就是知识碎片,装配图就是知识体系,装配工艺就是规律,按照一定规则和逻辑的知识拼合,就构成了更加有用的知识体系,这样组装的零件运转起来才会顺畅高效。

第三,高手注重积累原则,训练对于原理的深入理解。知识和方法的积累量确实很重要,但高手与一般人的差别不在于知识储备的多少,进入网络化时代,知识随时可以去检索,但是在什么场合用什么知识最合适,在某个阶段用哪种方法更高效,才是真正区别高手的关键因素。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六点定位原理,都知道粗加工讲究大吃刀小进给,都知道热处理前要避免尖角出现,这些知识点经过几年的训练,大部分都能运用自如,什么工件仿佛都不在话下。高手与一般水平差别在哪里?就六点定位而言,一般人考虑到定位准确,装夹可靠方便等,而高手还需要考虑的是用什么刀以及走刀方式对装夹力的平衡,顺逆铣对工件变形的影响以及卸活后维持工件不变形保持其形位公差的方案等等。

时间和环境可以培养大批量人员掌握很多方法,能够胜任岗位需求;但真正成为高手的寥寥无几。我见过很多人,工作了十多年二十年之久,在某个细分行业成为翘楚,成为单项冠军,他们能称之为高手吗?详细分析后发现,这些年他们都是将旧的方法不断的重复,对旧方案的不断完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来个新的零件,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工艺方案落后,成本高成品率却还低,为什么?

因为真的高手除了能够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之外,他们的原则是围绕着市场竞争产生总体方案,而不是针对完成工件的要求去设计方案。高手往往先先解析的是其原理,同行内大约有些什么方案,国内外不同设备的加工效率怎么样,人员工资怎样等等,自己公司内的人员状态管理水平能够选用何种方案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进行合理的取舍,因此他们的方案往往一次成功率很高,最多优化一到两次就可完全定型并取得最佳效果。单项冠军能解决单独工序的瓶颈,降低单工序的成本,但复杂的工件是很多道工序的组合,只有所有的工序都处于合理状态,其总成本才完全可控,甚至牺牲一两道工序的效率来追求总效率的最优解,这才是高手的体现。

第四,高手做事活用资源。这里的活用资源,除了不局限在自己手头那点资源之外,对于调动外部的可用资源,他们的方法是灵活的。我公司曾经因为一批零件需要因为量大,因为车间的产能和工期问题,需外协到不同的热处理厂去进行调质,因为他们的设备和工艺不同,造成成本和工期不同,而热处理外协负责人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想同时启用两家供应商,原本粗加工工序采用同一份工序图,但在外协厂总是有一家回火时产生裂纹的概率较大,这时候就需要对工件的粗加工形状进行调整以适合他们的热处理工艺,调整之后确实不再产生裂纹,但是对车间生产造成了不变,需要不同的程序和刀具,需要重新调整机床和工期,导致他们的意见很大。

我采取的方案是将另一种形状的工件外包给另一家加工厂,由他们对接热处理供应商,这样运行之后,确实消除了各方怨言。但这样就结束了吗?并没有,我又将自家车间的工艺方案进行了调整,大幅提升了加工效率,消除了瓶颈工序,并调整了毛坯的储备方案,这样一来,外协加工的数量就越来越少,而热处理厂见到有这么多的零件,主动调整了他们的班次,增加了产能,并且还降低了价格,这样一来最终只有一家最合适的供应商保留了下来,整个过程,没有刻意的针对谁,只是工件方案的自然最优选择,大家都没有什么压力。

当然,高手的养成过程绝对不止这几点,除了大家公认的学习,努力,训练等等,不能说是天赋决定,但绝对按照某种特定的引导方式可以快速造就一批高手出来。培养一名高手非常不容易,除了自己的刻苦以及有效的方法之外,还需要时间的打磨,公司提供资源和机会,期间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却也是非常值得的。任何一个高手,绝对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请善待之,善用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05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