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凛冬已至,很多朋友都早早地买来了保温杯,过起“热水随身”的生活,可是你知道吗?据央视报道,在市面上随机抽查的50种保温杯里,竟有19种质检不合格、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属于“夺命杯”。用这些杯子泡出来的水非但不能养生,反而还会损害人们的肝肾器官。
我们在购买保温杯时,究竟该如何避免“踩雷”?又该如何正确地使用保温杯呢?
以陶瓷、不锈钢作为内胆材料,以食品级塑料作为外包装,再加上中间的真空层,就做成了我们熟悉的保温杯。它的最初版本其实就是“保温瓶”,连保温原理也相仿,主要是从热力传播三途径进行隔绝。
热水辐射会被保温杯的银色杯壁反射,热对流会被不易传递热量的瓶子阻隔,而热传递也跨不过杯胆和真空杯身构筑的“门槛”。
从隔热原理上,我们不难得出保温杯最重要的是内胆这一结论,而这也是保温杯是否安全的关键,无良商家们通常分为两种,一种在内胆材料上作假、采用不符合国家食品级标准的材料;另外一种则是在真空层和塑料配件上造价,使保温杯不具有密封隔热性能,亦或者是不采用食品级新塑料。
两种作假方式都会导致保温杯变成“夺命杯”,尤其是前者,重金属元素超标会给人们带来致命威胁。
要想避免买到夺命杯,购买时就要注意“看、闻、摸”。
一看内胆和外胆的抛光是否呈现哑光,表面颜色是否一致,二看内胆或外表是否有一些划伤或瑕疵,三看保温杯的底部有没有官方认证的安全标识。
先闻包装盒是否有难闻异味,再闻杯身塑料是否有刺鼻味道,最后闻不锈钢内胆是否有铁锈气息。
至于摸则分两方面,摸塑料外观是否存在老化与毛刺,摸杯口与杯盖是否圆润。
倘若大家通过这些方式甄选保温杯后仍不放心,那么可以将买回来的杯子中装满浓度为1%的盐水,浸泡24小时,如果杯身出现锈斑,那就证明这不是食品级材料,而是采用的普通不锈钢体,这种杯子含有的重金属元素超标,绝对不能用。
当然,并不是杯子变色就代表有毒,倘若你的杯子经常拿来装茶饮料或者咖啡,那么内胆也会变色,不过这种情况只要涂抹一些牙膏,擦拭几遍就好了,重点是刷的过程中不要采用钢丝球或印刷子,就会破坏杯壁上的铬层,损害保温杯使用寿命,不利于身体健康。
内胆安全问题说完了,那么该如何确认购买的保温杯性能良好,物超所值呢?
购买保温杯后,大家可以将杯子里装满开水,然后把杯盖拧紧,过几分钟后再去摸一下保温杯的外壁和底端,倘若冰凉如初就证明内胆真空度良好,保温性能不错。
确认完保温效果后,将杯子倒置4~5分钟,然后将保温杯倾斜放置,亦或者是拿起来使劲摇晃几下,用手指擦拭接口处,如果没有湿润感,就证明密封性良好,同时也证明杯盖和杯口间没有间隙。
最后再从环保角度来看一看,优秀的保温杯大多采用食品级塑料,基本没有异味,而且表面光滑,能使用很久,是我们的不二之选;至于普通塑料衣或者是回收塑料,则普遍有着气味大、毛刺多、色泽暗沉等等问题,大家在购买时注意甄别。
另外,虽然保温杯功能性很强,但不建议大家拿来泡茶,因为茶叶在密闭的情况下,泡开后会发酵,发酵之后就容易产生一些对人类有害的物质,这不仅会导致茶水颜色浓重、有苦涩味也不利于大家的身体健康。
除茶叶外,保温杯也不适合装酸性饮料,因为酸性物质会损害保温杯的内胆,长期使用对身体不好。
保温杯虽然限制不少,但是功能同样也很多,现代保温杯除了具有保温功能外,还或多或少就有些小特色。比如说双重盖设计,被自动控制水流,比如说双杯设计,比如双层设计,不仅能装开水,还能用来装冰水,再比如说闷烧功能,先到保温杯,除了装水外甚至还可以拿来煮面、煮粥,煮鸡蛋,着实妙用无穷。
特别提醒大家,保温杯的功能最多,大家也不要挑花了眼,在购买保温杯时,一定要注意如下3个事项。
第一,挑保温杯不是选美,质量不好看,再漂亮都没用。
第二,保温杯质量与重量无关,有的保温杯虽重,可实际上里面加入的是有害金属和瓷片,对身体危害更大。
第三,最好购买大品牌的正品保温杯,虽然价格上稍贵,但是相对能够用得更放心,安全隐患更低。
最后,保温杯虽然好用,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却不能忽视卫生问题,要经常清洗保温杯、杜绝细菌滋生,在清洗完成后,将杯中水渍晾干,再盖上杯盖,长期不用更要保证杯壁干燥,只有这样才能够用得更健康、更舒心。